神仙斋阵容
- 端游攻略
- 2024-11-16
- 8热度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神仙斋阵容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读过诗仙李白的诗,"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知道弘一法师的词,"燕支山上花如雪, 燕支山下人如月。"记得韦应物的''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这些浪漫的,写意的,让人充满了遐想的文字,还有那遥远,悲凉而凝重的历史烟云,无不撩拨着云去去"匈奴故地"一一一焉支山的冲动。
? 护士节,春风如醉,阳光明媚。云携妻挈女,驾车前往焉支山。五月中旬的塞上张掖,桃花灼灼,草色青青。云的宝马出城自西向东,在长刀一样的河西走廊上奔驰。一边是巍峨祁连,一边是龙首山脉。高速路如一条灰丝带飘向没有尽头的远方。戈壁的绿色,就像点点稀薄的梦,在那无边的苍凉里若隐若显。唯有山顶的皑皑雪峰,在寂静的光阴里遥不可及,明净而清晰。想起纳兰词,"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
出了张掖短短的繁华,便是走廊长长的落寞。但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树。那些默默的杨柳,正抽长着嫩叶。白杨就像身着军装的少年,英姿俊朗。翠柳则似披着绿纱的羞涩的姑娘,亭亭地立在公路边,田埂上,村庄的房前屋后。有的排成行,有的扎作堆,在柔和的春风的沐浴下,姿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途径山丹境内,透过车窗,可以看见荒野里并行的长城,在灿灿的朝阳下巨龙般蜿蜒起伏,熠熠生辉。那残垣断壁透着风雨沧桑,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疆域杀伐、山河换代、民族纷争……
? 当年隋炀帝西巡张掖,目睹长城的伟岸有感而作《饮马长城窟》"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从这首诗的气度来看,这位坊间恶名远扬的年轻帝王,颇有些秦皇汉武的气宇轩昂。
过山丹向东南行约三十里,焉支山那苍苍的身影便到了面前。 停车于进入焉支山的路边,眺望下方的山谷。山谷中是长着小麦,玉米和油菜的青青农田,丛丛碧树点缀其间,仿佛一条绿色的河。小小的村落,约莫二三十户人家,庭院的白墙黛瓦,隐在葱翠的树荫荫里,画中的一样洁净,漂亮。
正午的村落睡着了似的宁静,空无人影,甚至听不见一丝鸡鸣与犬吠。方才路过的李桥水库,那片浩淼无际,波光粼粼的戈壁之海又浮显在云的眼前。云试图把二者联系起来,痴痴地望着,仿佛置身梦中,竟感觉有些恍惚。
驱车驶上山路,行不多久,车停在焉支山景区的停车场上。 山下原木搭建的山门,远远望去,若古时行军的营寨。大门中间是蓝底金字,书有"国博故里"的扁额。霍去病后七百年,抱负宏大的隋炀帝,又一次为焉支山写下了一笔壮丽的史篇。世界上,也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次万国博览会,在丝路古道,风景秀丽的焉支山下召开。西域各国使臣纷纷来贺。中原与世界停滞已久的外贸交易得以恢复。
? 《回道张掖》情景剧生动形像的再现了当年炀帝西巡张掖的艰辛往事,以及那场脍炙人口的华丽盛宴。有兴趣的朋友可去丹霞小镇一观。山门旁边的巨石上,"焉支山"三字,至今依然回响着历史的马蹄声声。
李白语,"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唐时的燕支山,今称焉支山又名胭脂山。 山上长着一种草,名曰胭脂草,叶似蓟,花似蒲。花开红蓝,又名红蓝花。北人取其鲜者做成胭脂,北地胭脂便成了北方美女的代名词。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从此,胭脂这种天然的化妆品自焉支山风靡全世界。
因了胭脂草的美颜作用,加之焉支山清风白雪的沐浴,这里生活的羌族,月氏,匈奴女子个个"颜如颊玉盘,翻飞射雕鞍",秀丽漂亮,铿锵迷人。匈奴贵族纷纷娶来做自己的妻妾。后来匈奴人便称爱妻爱妾为‘阏氏’,音同胭脂、燕支。
做为一名药师,云真心希望此行能一睹这种胭脂草的芳容。过山门,正面是一条沿着山脊蜿蜒而上的陡峭石阶。YY望而却步。云带着妻女,左转进入相对平缓的焉支峡。
焉支峡口溪流潺潺,澄澈清浅,许多白色硕石横卧其中。溪上一辆大水车,悠然地哼着古老的云水谣。 前行约十分钟,步道被溪水截断。一座吊桥,可渡人至彼岸。桥长约百米,上铺木板,人行其上,微微晃动。
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自在地流淌。 水中,岸上,路旁草丛里的石头上,用玫瑰样的红色镌刻着"遇","相识","思","盼归","天长地久有时竞,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充满浪漫气息的文字。走在寂静的空谷中,读着这些深情的的文字,匆匆那年的时光,一若谷中的流水,在久已荒芜的心底轻轻流淌。人世光阴短促,蓦然回首,风景还在,但风景里却已找不见当初的那些个人影。
谷中山体平缓,林疏草薄,视野开阔。静谧的山坡上,白云悠悠,几头不识情为何物的牦牛忘我地啃着青草。云想,这里应该就是传说中焉支峡里让有情人失魂落魄的爱情谷。
穿过这段不知谷主姓甚名谁,神秘而浪漫的爱情谷,焉支峡渐渐变窄,草木渐渐茂盛。步道绕着一侧山麓沿溪而上,时而石径,时而木栈,曲折起伏。两旁松树的躯干看上去久经风霜,粗糙沧桑。蔓生的枝节,错落交叠,宛如一亭亭苍翠的华盖,高举在头顶。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漏下来,闪闪烁烁,斑驳陆离。有些幽暗的地段,寒气袭人,阴风森森。道旁铺满厚厚的松针,上面散落着好多松果。丫丫捡起一枚好看的,作为初到焉支山的记念。
紧挨着道旁的山麓,林中的疏疏残雪尚未完全消融,新发的野草与苔藓的翠绿交相辉映。明净的阳光酒在上面,一片氤氲,绿野仙境似的,梦幻一般。有的老树的根,盘曲如虬,上面遍生青苔。空气中闻起来有股森林特有的气息。 路上几无行人。涧中溪流潺潺,泉水叮咚,如鸣环佩。一家人并不觉得寂寞。
走在落满松针的石径,仰望高大茂密的松林,云蓦然想起《挪威的森林》里渡边与直子一起走过的孤独背影。人生中有些可贵的东西,失去了便永远不会再来。走得有点累,一家人坐下来,听溪水哗哗地流过寂静的山谷。许久,两男两女大学生模样的青年,说笑着走过云身旁。一家人起身,十分钟后来到绿草如茵的神仙斋。
神仙斋是一片松软的圆形草坪,有两个蓝球场大。四面被密密的参天松树重重围住,只留一条短短的狭径,通向溪边,其幽无比。那些急于上山,一心只想着抵达山顶的旅人,很容易错过这一方美妙的风景。
草坪上蒲公英**的小花,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红色、紫色、粉色的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其上,宛如铺着的碎花地锦。一座雅致婉约的双层木亭,静静地矗立在草坪的中央,真的如同神仙**姐居住的地方一般温馨幽静。
登上亭子的二层,环顾四周,松林窈然,密不透风。仰望睛空,则是一枚湛兰的圆。春日正午的阳光,自圆中泻下来,脉脉地洒在碧绿的草坪上,那草的绿暖暖的,亮亮的,清丽而醉人。随YY去草地边找野蘑菇,发现亭子后面幽暗的密林中,竟然隐藏着一段木阶梯,不知通往何处去。由于时间的关系,容不得云去探密。?
一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神仙斋,原路继续信步而上,头顶忽然传来"呱、呱"两声熟悉而怪异的鸟鸣。叫声在空寂的山谷里听起来特别地响亮而清远。一家人抬头,只见一只通体漆黑的乌鸦,幽灵般掠夺栈道上空,倏忽不见。YY想象是居住在焉支山里的老巫婆,或者是《千与千寻》里那个裹着一身黑色披风,利欲熏心的汤婆婆。
溪边有一方巨石,平坦如卧,溪水自其下方流过。云想坐上去略事休憩,拔开灌木丛,下到跟前,才看清原来是一块冻雪结成的硕大坚冰,上面落满灰尘,不由心惊。看来森林里充满了危机,遂又小心地返回林道。
随着海拔的增高,山上积雪愈厚。焉支峡两边的山崖俞高俞陡。经年照不见阳光的溪面凝结成冰。溪水不屈,似一把利剑,劈开约有半米厚的冰层,划出一道优美的S型曲线。雪水在幽暗的缝隙间奔流,发出隆隆的巨大声响。 云拍了视频,发在朋友圈里,配上文字,"听,涧水穿过冰层的声音,宏迈有力,有一种万马奔腾的雄壮之美。"以享友人。
两个小时后出了松林,眼前豁然开朗。不长的山坡上,长满了含苞待放,风至楚楚的马莲草。三座圆木小亭,蘑菇般偎依其上,娴静自然。有人漫不经心地坐在亭中。溪水在坡下的石坎中永不停息的奔流着,就像逝者如斯,一去不复返的人世光阴一样,云莫名地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爬上缓缓的山坡,沿溪边再往前走,再次进入高山峡谷中。峡谷变得更加窄陡,两侧崇山峭直,溪中奇石垒垒,崖壁上苔藓丛生。自此山路变成悬溪栈道,在溪上左右穿梭,颇似江南的小桥流水,但更野更幽。人行其上,脚下山泉淙淙,两旁草树蓊郁。迂回曲折中,山水风光不穷变换。一处小桥对面的崖壁上,成千上万,不同风格的"寿"字,引人注目。这些美妙的书法与秀丽的风景相得益彰,为到此的旅人增添了不少的意趣。
一路逆流而上,耳饱溪声,目饱秀色,经鹰洼崖,羌活滩,行约七八里,山穷水尽疑无路。坐看云起时,只见一条**"天梯",穿过一侧的松林,沿着陡峭的山体插入云霄。攀梯而上,气喘吁吁逾千米, 一峰扑面,其势欲倾。崖上刻字"八仙峰"。八仙峰并不关八仙事,只是其峻峭的岩顶,八棵形态各异的松树,傲然屹立在岩缝之中。据说有人寓意八仙,刻字于石畔,遂名八仙峰。
过了八仙峰,再上就到了钟山寺。钟山寺立于山林颠峰,陡壁悬崖之上。精巧别致,空灵自然。风中飘来浓郁的香火味。山门两侧,韦驮尊者与关羽武圣侍立左右,中间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大雄宝殿中,释迦摩尼,琉璃药师,阿尼陀佛,慈悲庄严。几位男女香客,虔诚的拜伏于地。佛光普照的大千世界,但愿人人皆能慈悲为怀。
钟山寺规模不大,最早为唐玄宗李隆基诏封的焉支山神一一宁济公祠,后修葺为寺,人称后寺。《大唐燕支山神宁济公祠堂碑》记载,西北巨镇燕支,本匈奴王庭。其燕支山水草丰美,易于畜牧。周以之兴,秦以之霸。明代万历年间在前山半腰建玉皇观,人称前寺,后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时人合称前后寺为钟山寺。文革中遭到毁坏,今天的钟山寺是在后寺的旧址上复建而成。
主持云游在外,只留释宽文和尚于寺中打理照应香客。他正值中年,剃了须发,头顶的沙尼戒清楚可见。云与他站在寺门口聊天,他有说有笑,直来直去。梗着脖子说话的神态,有点似活佛济公。后来,他指着不远处的松谷,说他的师傅释什么,云没有听清,是山丹大马营乡人氏,曾经做过教书先生,后皈依佛门,潜心修行,终成正果。八十六岁圆寂,现葬于松谷的灵塔中。
离开钟山寺,右行踏上去往玉皇观的木栈道。栈道两旁松林更加高大茂密,似两堵幽暗凝重的墙。栈道上面覆了一层厚厚的雪,白玉般伸入密林深处。YY不小心跌了一跤,好在没有大碍。
这条栈道相对平直,在山上的森林里穿梭,先渐行渐下,走过二三里,是一段上坡的石板路。顺着石板路爬上开阔的山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直插云宵的万佛塔。万佛塔形似黄鹤楼,高大壮观,气势恢宏。登高远望,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流激湍,四周川谷峰恋,一览无余。
遥想两千年前,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越祁连,与匈奴浑邪王战于焉支山,匈奴败走,霍去病乘胜过焉支山千余里,斩首八千余级,俘浑邪王太子和相国、都尉,获休屠王与祭天金人。匈奴为此悲泣而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失我金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这个两千年前,中国北方最强悍的游牧民族,从此远遁漠北,最终消失在苍茫的岁月深处,不知所踪。
如今,昔日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早已随风而逝,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初春静好风光。
玉皇观是一座抱朴归真的道教寺院,与万佛塔对望。依山造势,林木掩幽,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以楼、阁亭、榭塔、坊、游廊等建筑巧妙布局。道法自然与人文思想和谐而统一。据说每年农历六月六,玉皇大帝生日的这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会来这里朝山观景,避暑消遣,善男信女,焚香叩拜,祈福求安。
坐在玉皇观前的饮食小摊上,闻着山顶的阵阵松涛,饥肠辘辘的一家三口,要了三份黄亮干净的山丹凉面,两份卷面凉糕。竟然觉得从未有过的好吃。此刻的丫丫已是精疲力尽,只好坐观光车下山。
记得上天梯去往钟山寺的途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兰妻打电话说,她已到了山顶,问云怎么还未上来?云说刚才休息的时候,把墨镜忘在了石阶上,正返回去找!妻说,"刚才下去了几拔人,不定让人捡去了,还是别去找了!"云心想,"这个时届来游玩的游客,应该不是那种市井俗子,说不定云的墨镜仍在原处。"果然,当云一路返回,远远便看见云的墨镜被好心人捡起来,好好的架在旁边护栏上。应该是怕被人看不见踩坏了,才如此去做的,心中一阵欣喜,想我们真的不应该常常用一颗怀疑的心去揣度每一位世人。
春行焉支山,途经山丹城,炒拨拉是不能不吃的一种当地特色美食。驱车至一家专营炒拔拉的街边小店,日头已是黄昏。炒拔拉味道不错,但价格也是不菲。一家人了却了品尝正宗炒拔拉的心愿,飞鸟归林,游子归家,迎着铺满西天的彩霞,云的宝马奔驰在高速公路的晚风中。
这一日游迹焉支山,往来溪谷大山,步危桥,坐茂松,听流水,看激湍,临澄潭,升高峰,访古刹,竟日而归。焉支山岩壑白云,清泉磐石,响涧松风,历历在目。虽然冰雪未全融,鲜花未盛开,传说中的胭脂草云亦未能邂逅,但她在云的想像中,一如昭君般的温柔美好。
古燕支山,今焉支山(胭脂山、大黄山),一座有故事的山。屈原《离骚》诗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崦嵫”,据考证与《山海经》记载的西方神山一一一太阳归宿的崦嵫山,指的就是张掖的焉支山。这是一座让诗人们反复描写与浮想的山。
诗人中有到过焉支山的岑参和王维,也有没到过焉支山,凭浪漫想象而神游的屈原和李白。岑参说,"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道尽了边塞深深的苍凉。王维写,"连旗大旆黄尘没,鸣笳乱动天山月。"军队的雄壮跃然眼前。明末诗人吕大器夜宿焉支山,月出林静时写就的《雪山》诗,“瀚海欲空青见月,焉支未染白如琼。”云每每遥望一兰如洗的浩空下,晶莹如玉,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觉得甚是亲切和美丽。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历史深处的焉支山是遥远的,悲壮的,也是苍凉的。今天的焉支山是美丽的,宁静的,令人惬意的。四季的积雪融化为溪流山泉,涓涓流淌。春草吐翠,佳木葱茏,景色奇丽迷人,一派祥和,清静,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
焉支山地理位置重要,曾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与命运。? 溯岁月的河流而上,云似乎看见匈奴,王昭君,蒙恬,张骞,霍去病,隋炀帝,王维,岑参,高适,林则徐,左宗棠,西路军战士们缓缓走过焉支山的身影。焉支山不语,岁月无声,漫山的胭脂花儿应不会忘记那一段段沧桑的历史。
云不知道远嫁匈奴的王昭君,是否曾在焉支山上采撷过胭脂草,但汉家秦地的明月,一定至今还记得昭君那一弯思乡的憔悴蛾眉。为了汉民族的安宁,一个柔弱的女子牺牲自己,踏上了去往戈壁大漠的不归路,埋没在了匈奴的漫漫黄沙之中,着实令云钦佩与惋惜!
归途中,云想像夏天的时候,那火红霞粉,靛蓝亮丽的胭脂花儿一定会漫山遍野的盛开,到时侯云一定再去看看她那美丽的容颜。若有缘,云也会像李白一样,不远千里去昭君的青冢前,奠上一杯千年的葡萄酒,慰藉她那日夜遥望长安的孤独幽魂。
焉支山风景依旧,那些曾经的荣耀与辉煌,那些痛苦的屈辱与悲伤,都已成为掩埋在尘土中的故事。光阴往来,岁月清凉,明净且沧桑。
? (2020年2月疫情期间根据微信图文整理于甘州云斋,有的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小众自娱,谨供消遣。)
行走江湖哪个门派好
个人推荐选无双阁。
神仙斋:主要以全体减怒气为主,全体伤害。武林盟:全体高额伤害,爆发阵容。无双阁:持续输出,免伤治疗,持续作战能力强。天地宫:以毒术闻名,持续输出能力强,通关副本优选阵容。
人间秘境,天然氧吧,最美焉支山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游览焉之山了,这片原始森林总令我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总会在每年的某个时段,驱车近百公里到张掖市山丹县境内的焉之山游玩。这里大气磅礴,美丽宜人的风景让我心向往之。或是来找一方心灵的净土,卸下心灵的负累,来这里放松身心,感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与这里的每一片绿荫为伴,每一朵野花相处。无论春夏秋冬她都有着无比的韵味,尤其夏季更是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每天都会迎来大批游客。
对焉之山最初的了解来自史书,霍去病在河西大败匈奴,匈奴不得不迁去漠北苦寒之地。离开河西时,匈奴人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可见焉之山在当时对于匈奴人是多么的重要。它水草肥美,景色宜人,世世代代滋养着这一方的人们。
在甘肃西部几乎找不出第二个这样令人如此神往的地方,无论你是带着何种目的来这里都适合,锻炼身体更是绝佳的选择,从上山到下山来回得几个小时,有青松、溪水为伴你根本不会觉得乏味。与心爱的人前往更是心情愉悦,走累了可以坐在木椅上休息,谈心,这里美妙的景致会让人们无比欢畅。炎炎夏日,这里更是避暑胜地,天然氧吧,来这里就是给我们的身体充电,让身体充分享受这里的好空气,对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其实是一次奢侈的享受。
清晨登山,吮吸着这里清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刚进大门,可以看到左侧两个大大的水车,游人总要在那里留影,最喜人的是有牛犊在水车旁饮水,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了农耕时代,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着自然的静美。爱好摄影的你肯定不会错过这美好的一刻,我想当你按下快门,然后迫不及待地看照片的那一刻内心一定是甜蜜的,不管照片拍的是否好看,那种久违的满足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先顺着平整的水泥路慢慢进山,越往里走,绿色越浓,越往里走森林越密,遮天蔽日。在此间小憩或是盛夏时节在其中纳凉真是美不胜收。山上青松挺拔,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把根深深的扎在石缝之中, 每一棵青松都努力的向上,展示着一种生命的姿态,就算是年幼的松树也不甘落后展示着勃勃生机。他们努力的向上生长,争取阳光和水分的滋润,多像我们人类,每个人都努力的争取着自己的一方土地。青松历来被古代士大夫赞扬,我不由的想到了唐代诗人李峤的《松》: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这里的松就像一个个君子,挺拔独立,傲视风霜。从来不为达官贵人献媚,也不会像藤蔓一样攀援富贵。
除了苍劲的松树,焉之山上的乔木树种还有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山杨;还有很多灌木树种,各种野花也在期间争奇斗艳。
不仅仅是松树那么耐人寻味,还有焉之山峰有的壁立千仞,有的形态各异,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山涧溪流潺潺,或浅唱低吟,或声闻数里;令人不由浮想联翩,山涧、山上巨石随处可见,有的像狮虎,有的像骏马,有的像老牛……千奇百怪,有一处巨石上刻着大大的寿字,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和 健康 美好的向往,这里也是游人酷爱留影之地。
登上顶峰,看到高高矗立的万佛塔,登上塔的高层,站在高处远眺,满山遍野的青松让人心旷神怡,满腔豪情充实胸间,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松林,或是夹杂着其他的一些树种,满山的青翠,满眼的绿色,翠色欲流,仿佛天地元气流入了心中。站在这里远眺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像一幅幅写意画令所有游客叹为观止。
在山顶还有玉皇观,有宗教信仰的游客可以进去游览,许愿、还愿。它就像一个时光的缩影,道家文化依旧熠熠生辉。
当然,你还可以去隋炀帝行宫看看。这位亡国之君好大喜功,多令史家贬低。他在焉之山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在这里召见了西域27国的王公使臣,以彰显大隋的强盛和威仪,同时也是为了繁荣经济,可以说是现代世博会的雏形。
除了上述景点,来焉之山游玩,有很多游客会去欣赏焉之松。焉之松的根深深的嵌入岩石当中,顽强的犹如一位伟丈夫,它傲然独立,昂扬向上。象征着一种倔强、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不由的佩服它的苍劲,伟岸。成彦雄的诗《松》是这样写的“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我想这正是焉之松的写照。
在山顶游览过后,然后坐在松树底下的木质小圆凳上休息一段时间;或是在山顶的小摊边吃些地方小吃,就可下山了。别以为下山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在前面还有很多景点等着你呢。顺着松木板铺就的小路一路向前,你不会感到丝毫难走。远远地听见山涧溪水的声音,一下子使人来了精神,忘记了疲劳,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那是生命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声音。渴了可以掬一捧喝下去,提神解乏。难得一路有溪水相伴,就算累了也不觉得无趣,哗哗的溪水会一路陪你下山,有趣又有味。
焉之山也是多种教派和谐共处,在这里道教和佛教得到了很好的存在,信仰自由,除了山顶的玉皇观,下山路过的一座山的空地处还有钟山寺,这里香火鼎盛,香烟缭绕。信仰佛教的人们在这里顶礼膜拜,祈求美好!然后再看看壁画,诵诵经文。或是在寺外的长椅上歇歇脚,养好力气,准备继续前进。
一路往下,来到一处池水边,让人不由得驻足。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瑶池”。“瑶池”坐落在一个安静的谷底,四面巨石耸立,旁边树木争奇斗艳,池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昆仑山有瑶池,传说那是西王母沐浴之地,这里可能也是仙女沐浴之地吧。游客走累了在这里驻足、嬉戏,或是掬一捧清水,洗洗脸,梳理一下弄乱的头发,或是互相泼水取乐,也是非常开心的。
再一路顺着曲折的台阶往下走,你就会来到一个叫神仙坪的地方。那里真可谓仙家福地,人间妙境。
神仙斋坐落在一片幽静的空地,四周青松环绕,只有中间一片圆圆的空地,想象仙人在此静坐,多么惬意。就连凡人坐在斋上也不由的飘飘然了。在那一刻,你会觉得世间一切都会流逝,只有从松林上空钻进的阳光和四周的青松才是永恒的。
回来的路上还有一座索桥,孩子们总是喜欢在上面荡来荡去,大人们也禁不住参与进来,摇摇晃晃地走在桥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都开心的大笑,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快乐!
伴着溪水,伴着欢声笑语,你一定会感觉这一天的游历是值得的,是兴味盎然的。其实,大自然才是永恒的,我们应当有一颗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我希望明年的某一天再来这里游山玩水,让心灵变得更加清澈、透明。也希望各地游客都来这里看看,记得留下自己美丽的身影之外,还有自己美丽的言行。
离开时,我在心里轻轻地说:“焉之山,再见!”
喜欢张掖山丹的焉之山吗? 单选 0 人 0% 喜欢 0 人 0% 不喜欢 投票
刘亦菲沉寂12年再次拍电视剧,阵容有没有惊艳到你?
刘亦菲的仙女气质吸引了很多人。不过,如果你看看刘亦菲最近的作品,她已经13年没演过电视剧了,2年没拍过新**了。虽然我们的女神刘亦菲还没演戏,但她并没有闲着。她不断地充实自己,等待下一次令人惊艳的出现。2003年,她出演了2003年版的张纪中的《天龙八部》,并饰演了王语嫣。
从那以后,大家都叫她“神仙姐姐”。2005年,她在《仙剑奇侠传》中饰演赵灵儿。这个角色把她推向演艺事业的顶峰。2006年,她在《神雕侠侣》中饰演小龙女。13年来,刘亦菲一直不是只能当花瓶的“仙女姐姐”。她在一件又一件工作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起步早,刚进入娱乐圈,就赢得了众多人的青睐。
在他们的帮助下,她的事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演绎了很多经典作品,相信她的大部分朋友都看过她的作品。然而,在过去的12年里,观众几乎没有在电视剧中见过她,只是偶尔出现在一些**中,这也让很多观众感到惋惜。刘亦菲今年推出新剧《南烟斋笔录》,是一部讲述民国时期两位具有神秘力量的男女主角的之间 发生的故事。
在宣传照中,两人就像一对金童玉女,领衔演员是刘亦菲和井柏然,他们这么给力,配角自然不能降低水平,剧组邀请了很多实力演员与他们合作,赵立新、魏大勋等。我相信有这么强的阵容。打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等电视剧上映。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神仙斋阵容”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