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星球阵容搭配图表大全
- 端游攻略
- 2024-11-12
- 9热度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史前星球阵容搭配图表大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史前星球阵容搭配图表大全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6,794 千米
质量: 6.4219e23 千克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轻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月份三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火星的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型的近地面卫星。
卫星 距离(千米) 半径(千米) 质量(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火卫一 9000 11 1.08e16 Hall 1877
火卫二 23000 6 1.80e15 Hall 1877
更多的有关火星, 火卫二, 和火卫一的站点
更多的火星
来自火星全球勘测员号的首批
来自火星探路者号的精选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来自NASA GFSC的资料及(JSC有镜像站点)
预先发行的由戴维·朱开等人制作的“对火星古生命的探索:在火星陨石ALH84001上可能有生命活动的遣迹”
来自 LANL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一个有关此新闻的索引
更我有关火星陨石的主页
火星陨石显示的生命迹象是来自于地球而不是火星
火星上有生命!, 另一个基于Viking海盗号飞船返回结果的观点 作者Dr. Gilbert V. Levin
有关火星陨石的问题 来自 LPI
SNC 陨石
由JPL的Ron Baalke提供的“火星陨石”的资料(大量)
来自 ASU
来自 LANL
来自 JPL
来自 RPIF
来自 StarDate
来自 RGO
来自 TPS
来自 NASA Spacelink
欢迎来火星 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
火星: 对其观察探索的历史, William Sheehan著(一本极好的书)
火星的地质历史
火星的表面 由 LANL 提供
火星上的火山 由 LANL 提供
火星上的云 由 LANL 提供
来自 NSSDC
一次火星尘暴 由 HST 提供
火星地图册 由Viking海盗号的轨道影像机提供(可看到整个火星表面的高清晰度!)
火星探索者, 提供火星任意地区的照片
为太空人提供的“PDS火星探索者”
火星专刊 由Malin大空科学系统提供
论与火星的联系 作者 Mike Caplinger
由Hartmut Frommert写的现火星联络
今日的火星: html; ~100k gif
Viking海盗号着陆器提供的
火星的气候
Viking海盗号着陆器提供的气象资料(及一些)
火星每日的天气报告 由 Mars Global Surveyor在Stanford的无线电通讯队提供
火星的 (ExInEd超级卡库)
火星专用词语录
火星视角, 提供最新的有关
最早的 "火星" 作者 Percival Lowell, 著于1895年.
探索火星
火星探路者号, 带来的其表面的最新影像
行星研究办公室和材料研究的发起者
探索火星的中心
火星年代记, 由JPL提供的有关探索火星的电子新闻简报
探索火星的基本原理 由NASA的万克·杜克博士著
为探索火星而进行对其过去生物的研究
火星发射任务的序列, 即关于探索火星任务的目录
火星视角,由火星探路者号提供给业余或专业观察者的资料,以供交流
探索火星, 由 LPI 提供的消息
岩石7号, 一个典型的火星漂泊者
火星上的“脸”:
由NASA提供的fact sheet
由MSSS提供的具体的分析( LANL 处也有一份拷贝)
由Sally Stephems写的有关火星外表的教师指南
由MSSS提供的“快乐的脸”的
MGS , 令人惊奇的一页,看上去一点都不像脸
有关火星的文艺作品:
地球眼中的火星; 一部科幻小说
火星杂志, 有关火星的科幻小说
Edgar Rice Burroughs的 火星公主
Edgar Rice Burroughs的 火星之神
Edgar Rice Burroughs的 火星的军队
Edgar Rice Burroughs的 火星少女莎维亚
H.G. Wells的 星球大战
Ray Bradbury的 The Martian Chronicles 学习指南
其他参考资料
更多与火星的连接
未知点
为什么火星的南北近日点处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其近南北极处的大气罩不同?
在火星上仍有活火山吗?
是什么使火星上的被侵蚀处的形态与地球上的河床如此相似?
火星上有多少地下水?
火星被认为是最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列表中的头一个。“海盗号”没有发现其上有生命的迹象。但是他们只测试了两个独立的区域。其他未测的区域是否会有生命,异或是在过去的某个时候火星上曾存在生命?最近有关陨石的证据还需确定。多次的勘测研究会带来结果的。
探索火星的前景较之其他行星尤为乐观。NASA的火星全球勘测者号载着许多从不幸的火星观察者号中拿来的科学仪器,正运行在它的轨道上工作。火星探路者号携带的登陆机于1997年7月4日成功地登上火星。(第三批探索者,俄罗斯的火星 96, 在升空时失败)。一些其他的探索计划在1998年实行,但在俄罗斯,甚至在美国,资金仍是一个大问题。1995年的火星观察者号的提案未被国会通过;没有人能预言未来探测任务的政治性。最初的俄罗斯的火星 96(后又被称为火星 98)的计划已放弃了。现在日本正在为其名为“行星B”的火星探索任务进行计划;如果美国犹豫不决的话,或许他们会使用火箭来完成任务。
求3ds十大最耐玩的游戏,有哪些比较推荐的?
来了来了,3ds十大耐玩的游戏来了!虽然现在已经是switch的时代,但这并不影响对3ds的喜欢。所以胖熊我特地为友子们整理了一份合集,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除了图表当中的数据之外,老规矩,依旧是详细介绍几部作品。这次介绍的有:2048、超回转寿司V1.5、Hey!皮克敏、三国志、世界树与不可思议的迷宫、乐高侏罗纪、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乐高蝙蝠侠3、剑与勇士以及交叉领域计划。
1.2048
《2048》是一款简单易上手的全年龄向的休闲益智类游戏,有着令人沉迷的趣味性,借助3ds平台的便携性让游戏的玩家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游戏来一场头脑的运动,丰富的关卡,越来越高的难度,完成之后的成就感都是这款游戏锁能提供的。
游戏介绍:《2048》是一款家喻户晓的益智类游戏作品,游戏在推出了手机、PC等多个版本后玩家也可以在3ds平台上玩到了,游戏规则就是通过不断将数字叠加凑出数字2048即可过关,游戏还是非常考验玩家的耐心和思考能力,喜欢游玩益智类游戏的玩家不妨可以试试看。
游玩体验:这个游戏包含了周易的博大思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相同数字可以相加,包含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社团思想,这小小十六格子,就象征了资源的有限性,而每次随机出现的数字2或者4就是新生事物,或者说是机遇,或者说是不稳定因素,如何妥善安排这些资源则是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
运行平台:3DS, New 3DS
推荐指数:★★★★★
2.超回转寿司V1.5
《超回转寿司强袭者 寿司道》以「回转寿司」为主题,将画面中寿司轨道上移动的盘子,以触控笔来进行点击、滑行的动作并将盘子丢向对手,是款爽快的动作益智游戏。
游戏介绍:《超回转寿司强袭者》是款玩法爽快的休闲消除类游戏,游戏的玩法有点像消消乐,不过这次玩家将面对的是各种寿司,通过快速敏捷的反应消除掉寿司,完成各种不同的挑战。
游玩体验:尽管在线多人模式并不完美,特别是Switch版在使用手柄时偶尔会出现精度不足的问题,但《超回转寿司强袭者》最终成为我多年来玩过的最有原创性、最有趣的解谜游戏之一。游戏配音本身就足以让我回味无穷,更不用说不断变化的谜题、有趣搞笑的角色、美味的寿司和可爱的精灵了。
运行平台:3DS, New 3DS
推荐指数:★★★★★
3.Hey!皮克敏
《hey皮克敏》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横版动作游戏,作为登陆3ds平台的《皮克敏》新作,除了保持了游戏核心的玩法以外,游戏的画面表现也相当不错,你可以操作你的小小英雄们去探索这个未知的星球,感受星球的魅力,击败敌大的敌人。
游戏介绍:《Hey!皮克敏》这部新作中讲述欧利马在驾驶飞船时意外降落到了一个未知的星球,于是他与皮克敏一起,为了再次出发而开始了收集能量、击败敌人的旅程。
玩家评测:本以为改成了2D的皮克敏会是个雷,不过现在看来也做的有模有样。虽然从内容和探索方面可能并不是一个能满足皮克敏玩家的作品,但很适合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的玩家入坑。只要在玩的时候不把它当成皮克敏续作的话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正统的皮克敏续作还是等《皮克敏4》吧。
运行平台:3DS, New 3DS
推荐指数:★★★★★
4.三国志
本作主要是以三国时期为主题制作的一款策略对战类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可以选择的人物角色也是十分丰富的哦。
游戏介绍:光荣将推出3DS版的《三国志》,新增“明君冠军道场”模式,运用3DS的通信功能,定期的提供“5都市制压”的活动,此外还有新脚本等各种新要素。
游玩体验:3ds平台的《三国志》在原作的基础上追加了更多的新内容,同时游戏的画面、系统等也得到了优化,很好玩,玩法继承三国志5,多了一些阵行和战法让这款原本极为优秀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加出色。
运行平台:3DS, New 3DS
推荐指数:★★★★★
5.世界树与不可思议的迷宫
《世界树与不可思议的迷宫》是由Spike Chunsoft和Altus的合作打造的3DS平台RPG游戏,于2015年3月5日正式发售。
游戏介绍:本作制作组云集了《世界树迷宫》系列的一众制作人员,包括制作人小森成雄、作曲家古代佑三。游戏采用3D画面,角色造型时髦,战斗演出精致细腻,组队通关、打怪兽、宝箱等RPG要素丰富,力求打造一款承前启后型的迷宫RPG。
游玩体验:在类型不断细分的情况下,已经从一个组装完成的独立小品演变成换了个玩法的《世界树》,对于有意接触此类游戏的玩家来说,或许经过民间汉化的《世界树》无疑也是更好的入门选择。只是当3DS这样的纯掌机平台慢慢隐退之后,《树宫》的未来恐怕会比游戏中的迷宫还要曲折吧?
运行平台:3DS, New 3DS
推荐指数:★★★★★
6.乐高侏罗纪
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公司、TT Games和LEGO Group共同公开了《乐高》系列的游戏新作《乐高侏罗纪世界》,游戏于2015年6月发售,对应平台为PS3、PS4、XBOX 360、XBOX One、WiiU、PSV和3DS。
游戏介绍:本作剧情循着《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3》及《侏罗纪世界》而来,玩家们可在游戏中体验并重温四部系列**,让玩家们享受游戏乐趣。
游玩体验:如果你曾经看过任何一部《侏罗纪》系列作品,那么《乐高侏罗纪世界》一定会让你满意。看着**中的标志性场景在可爱的乐高世界中重现令人着迷,并且游戏的几个章节均节奏明快,仅需7到8小时即可通关。在该作中你还可以与友人合作游戏,不过请注意,岛上猛兽潜伏,游戏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危险之处。
运行平台:PC NS 3DS WiiU XB1 PSV PS3
推荐指数:★★★★★
7.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是由TT Games负责开发,华纳负责发行。游戏以《乐高》系列独特的游戏方式让玩家们以充满趣味的方式重温这部轰动一时的动作**。
游戏介绍:这部作品是改编自《星球大战 原力觉醒》**。游戏中,你可以扮演众多角色,包括汉·索罗、雷伊、“叛徒”甚至BB-8等等。最重要的是,游戏中将会有独家的内容,将会补完《星球大战 绝地归来》到《星球大战 原力觉醒》之间的故事。
游玩体验:整体而言,本作的质量还是相当高的,游戏在保证了**的还原度之余加入了只属于乐高自己风格的内容,体验过游戏后可以感受到虽然乐高系列似乎已经成为了“年货”作品,但并没有粗制滥造,虽然本作的中文版姗姗来迟,但整体而言这个等待还是值得的,不管你是不是系列的爱好者,本作都是值得去尝试的游戏。
运行平台:3DS WiiU XB1 XB360 PS4 PSV PS3 PC
推荐指数:★★★★★
8.乐高蝙蝠侠3
《乐高蝙蝠侠3》又称《乐高蝙蝠侠3:飞跃高谭市》,是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一款动作游戏。在本作中,蝙蝠侠将同超人和其他DC英雄一同在宇宙中同布莱尼亚克作战。
游戏介绍:游戏还将包括超过150个角色和地点,比如蝙蝠侠基地,正义大厅和正义联盟灯塔等。Traveller'sTales团队将在一个精彩的故事中融合蝙蝠侠和其他DC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游戏还将带来更多的挑战和道具。
游玩体验:撇开原声带不谈,《乐高蝙蝠侠3:哥谭之上》是漫画迷的绝对乐趣。也许《乐高蝙蝠侠3:哥谭之上》不是你所期待的续作。但同时它有一个奇妙的角色阵容,不错的谜题和很多有趣的插曲。
运行平台:PC 3DS WiiU XB1 XB360 PS4 PSV PS3
推荐指数:★★★★★
9.剑与勇士
《剑与勇士》是一款移植到PC上的独立游戏,作为横向卷轴式即时战略游戏,该免安装版只是单人版,包括战役,生存关卡和人与电脑的自由对战三部分。
游戏介绍:《剑与勇士3D(Swords & Soldiers 3D)》是Romino Games在3ds上推出的系列即时战略游戏作品,游戏中玩家利用战斗单元去攻打对方的领地通过辅助咒文来使得战斗变得更丰富,游戏还自带金手指,还有截屏功能,感兴趣的玩家不妨试试。
游玩体验:傻萌画风,略糙。联网对战还不错,有点像攻守兼备。节奏上来的时候来不及看画面,只顾点击出兵,维京人的雷感觉很bug。
运行平台:3DS? PC
推荐指数:★★★★★
10.交叉领域计划
《交叉领域计划》是一款由帕布雷斯特与Monolith Soft协力制作并由万代南梦宫发行的战略角色扮演类型的任天堂3DS游戏。本作的最大卖点是其登场人物云集卡普空、世嘉以及万代南梦宫三大游戏公司旗下众多代表性游戏角色。
游戏介绍:本作是集合了NBGI+CAPCOM+SEGA三家公司的经典游戏角色的SRPG,系统采用了类似《机战OG传说 无限边境》的方式,以及其华丽和夸张的战斗演出来吸引玩家。
游玩体验:众多游戏人物出现,例如喜欢的逆转裁判,洛克人,还有认识的鬼泣,游戏精彩的打斗动画,2人角色一小组,招式各有不同,华丽的配合打斗。每个角色对应的游戏bgm,例如遇到成步堂,逆转bgm,洛克人zero登场bgm等,自创角色bgm也非常好听 。
运行平台:3DS?
推荐指数:★★★★★
以上就是这次推荐的3ds游戏了,友子们根据喜好自行取舍即可。
太阳星系的八大星球自然环境有关资料
轨道里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
又漂亮而复杂的光环的行星:土星
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行星:金星
以古罗马神话中统治水晶宫的海王奈普吞得名的行星:海王星
八大星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木星
以希腊神话中的天王乌拉纳斯而得名的行星:天王星
古称荧惑星的行星:火星
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地球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外,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得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它朝向天顶缓慢移动,将逐渐明显地增大尺寸。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过程,再次停顿,然后继续它通往地平线的旅程,同时明显地缩小。在此期间,星星们将以三倍快的速度划过苍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一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右图),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左图)。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手号探测器的数据提供了一些近期水星上火山活动的初步迹象,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来确认。
令人惊讶的是,水星北极点的雷达扫描(一处未被水手10号勘测的区域)显示出在一些陨石坑的被完好保护的隐蔽处存在冰的迹象。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星为二级行星。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外,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7、影片《阿凡达》出现了一种潘多拉星球的宇宙飞船.图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表示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He,C为Na,d为C,e为N,f为O,g为Al,
A.宇航员在宇宙飞船活动舱内会产生由d和f组成的气体CO2,应该由c和f组成的Na2O2吸收,同时产生氧气,故A错误;
B.活动舱内要营造一种适合宇航员生存的人工生态环境,即充入e和f的常见单质:氮气、氧气,故B错误;
C.c和f以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化合物为Na2O2,可用作宇航员所需f单质(氧气)的来源,故C正确;
D.He的质子数均为2,质子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好了,今天关于“史前星球阵容搭配图表大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史前星球阵容搭配图表大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